结合日本製造技术
多年经验累积结晶
以避震器品牌的密度来看,台湾可算是世界最高的一个国家,如何在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突围而出,甚至将经营的触角伸及全球市场,考验的是各大製造商的生产技术与组装品质,这也是成立十余年的STD避震器,不断成长的原因。「避震器」是车辆底盘元件中的主角,也是攸关操控与舒适度的关键部品,一组好的改装避震器,所需要的条件除能大幅提升过弯性能外,如何兼顾稳定性与耐用度,更是许多製造厂不断追求的目标,要达成这些目的仰赖的是长时间累积的参赛经验,与不断进步的研发过程,因此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一蹴即成,就像笔者这次参访的这间国内老字号避震器製造厂-STD亿势一样,为了创造出适用于全球不同国家与需求的改装避震器,对于自家避震器的製造过程,可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据掌门人-林葳立表示,影响避震器寿命的主因在于各零件的不断摩擦,若能降低「摩擦力」就能延长避震器的使用寿命,如何降低呢?可从加强表面硬度、抗磨损力与增加光滑平整度来取得。而牵扯到的零件可区分为活塞桿、筒身内壁、活塞软条与各种油封环等,我们就分别针对这些零件说明STD是如何提高自家产品寿命的。首先是「活塞桿」,也就是俗称的「筒芯」,一般活塞桿常见的製程材料是所谓的中碳钢,不过STD採用的则是硬度更高的SCM440的钢材,并且在表面先以「高周波」硬化处理后,再镀上一层「硬铬」,以大幅提升其表面硬度,赋于其抗磨损的能力。

至于筒身内壁,则是所有须降低磨擦力的零件中最被重视的一项,若是具备高光滑度的内壁,不仅能降低活塞运作的摩擦力,还能大幅降低因摩擦而产生的高温,使内部阻尼油的温度维持在合理的範围内,减少因油温升高而衰退的阻尼反应,使避震器的性能不因长时间使用而变软,且油温抑制理想的话对内部诸多油封的寿命,也能有效延长。为此STD特别先将筒身内壁分别进行「真圆度测量」、「搪磨」与「抛光」等三道前置加工作业,使内壁拥有基本的平整度与光滑度,之后再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镀镍/镀黑铬」或「镀化学镍与上铁氟龙层」的程序,目的都是为了在维持光滑度的情况下,还能赋予其「高硬度」的效果,如此才能应付减震筒内两道活塞,不断移动磨擦的使用环境。至于包覆在阻尼活塞周围的软带,则是使用含有铁氟龙与铜的複合材料製作而成的产品,目的同样在减少上下移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使用高品质油封环
确保十年以上寿命
除了各式钢材表面皆透过硬化处理外,减震筒内许多负责阻挡高压阻尼油与氮气的油封环又是如何讲究的呢?首先是减震筒「上盖」里的油封环,除了採用双A臂一道/麦花臣二道的设计外,此处的油封环还特别採用「英国Hollite」製造的产品,经过十余年时间的测试,不论是常下雪洒盐除雪的寒带国家,或是多雨泥泞的热带环境,都能将内部阻尼油有效阻挡在减震筒内,而导致阻尼油外漏。另外,减震筒内还有另一个负责将阻尼油与高压氮气隔开的自由活塞,其周边同样需要油封环来阻隔油气混合,为此STD是採用内含高成分二硫化钼的Biton材质油封环,具有耐油、耐高温与抗磨损的功能,再透过上下面为平面,前后面为圆型面的设计,使油封环不会因自由活塞的上下运作而变形,导致高压氮气进入阻尼油层内,导致减震筒失去控制弹簧的能力。最后,林葳立向笔者表示,追求高品质的材料与组装过程,只是再延长避震器的使用寿命,但至于好不好用,还是需透过不断的赛事参与与资讯回馈,才能达成,而这也是为何他们要积极参加各种赛事的原因,连堪称最严苛的「达卡拉力赛」都不放过!











